在线咨询
QQ咨询
服务热线
服务热线:13599090006
TOP

泉州高山古民居VR全景

发布时间:2023-09-23 浏览:11415


高山社区地处鲤城区江南新区核心区,面积约1平方公里,交通便利,西距泉州环城高速西入口12分钟;北距泉州动车站13分钟;南距泉州机场20分钟。现辖区内科教文卫服务设施齐全,其中省级三甲医院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、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江南医院已先后入驻;鲤城区唯一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;新区一流的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、第三实验小学、省级达标中学泉州七中江南校区已建成招生。 社区距今已有400年历以上建村历史,分为山头、山中、山尾。早期居民为周、刘、郝和梁等姓氏,现仅有周厝巷、刘氏公墓、梁君妈等地名。今主要以林氏、尤氏、吴氏为主的二十多个姓氏居民。虽然多姓氏混居,但社区民风淳朴,邻里友爱互助、尊老爱幼氛围浓厚。多年来,高山社区积极构建现代文明社区,大力弘扬婚丧喜庆简办等社会主义文明新风,文明程度较高,系全省移风易俗最早的单位,于1958年间就推行丧葬火化,并建有福建省最早的村居级安息堂“红星集体塔墓”(解放军烈士遗骸亦安放于此),荣获福建省级文明社区称誉。 鸟瞰整个社区,那是一片晕染成50亩左右红墙红瓦的“胭脂红”。这片“胭脂红”没有蔡氏古民居的名声在外,没有晋江五店市的游客接踵。它滋养着180余栋古民居;安放着泉州这座城市的另一种记忆;深埋着这座城市的另一根茎。它们虽然苍老寂寞,却厚重依然。 高山古民居多建于18世纪至民国初年,至今从容而立,静若处子。高山古民居是以泉州地区宗祠文化、侨旅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文化,浓缩着深厚的清朝民国时期居民俗文化底蕴,充分体现高山社区历史文化内涵及建筑风格。 古民居群的宗祠一般三落,红砖砌墙,红瓦盖顶,闽南特色的“燕尾脊”以及每座建筑几乎融风水、美学、礼教为一体,更有大量工艺精美、栩栩如生的砖雕、木雕、石刻占缀其中。无论是古民居“光厅暗屋”的布局特点,还是大门楹联、墙刻内容的选择,都体现出闽南人追崇祖宗、崇尚礼教、祈求宗族兴旺、福禄寿全的特点。 如果说宗祠是族人对先人的挂碍,那古民居里的番仔楼则是华人华侨对故土心心念念的牵挂。闽南华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“吕宋钱,唐山福”,说的是老一辈华侨的传统看法,意思和“富贵不还乡,如锦衣夜行”差不多。建古厝、建洋楼是衣锦还乡,更是寻根问祖的回家路,回到一个有厝有瓦有宗祖有同胞的家。高山社区很多“洋楼”就是华侨回乡建的,他们从海外运回了彩色玻璃、铁艺栏杆等配件,建起来一座座兼具闽南特色和南洋风的番仔楼。古厝、洋楼就仿佛高山的“东西塔”群,和谐而静谧地看着高山子孙生生不息。